最近一股奇怪的风刮进餐饮圈:不是因为新菜,而是因为店里帅哥多!
广州有咖啡店顾客只为拍一张男模照排队450分钟;海底捞夜宵主题店聘“高颜值DJ帅哥”打碟;快闪店请“制茶男团”端奶茶互动。
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海底捞夜宵店变身“Live house”,帅哥DJ、互动调酒演出吸引不少年轻粉丝排队打卡;香飘飘快闪店则打造“制茶男团”,模特、练习生担当服务员,吸粉上镜,喝奶茶也像偶像见面会。广州沙园一家名为 SIZEN 的咖啡店被戏称为“5A帅哥风景区”,网友花几十块喝杯咖啡就能拍大片,直接冲上热门榜单。有评论称:“不是因为菜好,而是因为帅哥端盘也值得点。”
展开剩余70%这股“男色消费”潮不是偶然,而是“大女性经济”时代下的新玩法。随着“她经济”崛起,女性主导的市场规模达数万亿,她们既能消费产品也会买情绪价值。从抖音到线下消费场景,“男团服务员”、“猛男火锅师傅”成为吸引眼球的“流量密码” 。
某些餐厅甚至请健身教练跨界担任服务员,或以半裸猛男形式展现格调。同行里也不乏模仿快闪“制茶服务”策略,把场景体验和“偶像互动”绑在一起。这种模式强调的是“情绪消费”——买的不只是食物,还有被关注、被照顾、被拍摄的仪式感。
虽说“男模+饮品”的组合能迅速引爆社交媒体,但也暴露出潜在风险。硬核餐饮从业者谭胖讨论时指出,一些“猛男餐厅”打擦边球,已经进入社会和法律的“灰色边缘”。如果只是颜值吸睛,稍一冷却就可能被质疑菜品和服务的真实水准。
温馨提示:“男色营销”存在可能构成违法广告的风险——若不慎踩线或误导消费者,将被相关部门处罚。也就是说,颜值不是长久牌,口碑和质量才是生存底气。
其实早在欧美日等地就有“男仆咖啡馆”、“主题酒吧”等面向特定消费群体的场景型餐厅,但多数强调社交体验而非装饰颜值。例如日本曾有“中式猛男餐厅”,以西餐与表演结合吸客,却因内容擦边易引争议。对比之下,中国餐饮的男色经济更多是商业化、品牌化与粉丝经济结合。
“看脸吃饭”模式短期内可能给餐厅带来流量与差异化,但真正能在餐饮市场立足的,是菜品的味道、服务的温度和品牌的坚持。商家若高举“男色”旗帜,忘记了料理该有的初心,终难撑起长期经营的根基。颜值只是吸睛,品质才是养眼后的落脚点。
注:图片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可联系作者删除
发布于:上海市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